为什么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接受紧急开通血管治疗?其核心原因在于解除冠脉闭塞,快速恢复心脏血流、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及心梗后心衰等风险,具体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本质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导致对其供血心肌的血供中断,从而引起相应心肌发生急性缺血、缺氧性坏死。
心肌细胞对缺血极度敏感:
缺血20–30分钟 → 开始不可逆坏死
6小时后 → 大部分受累心肌可能坏死
12小时后 → 基本完全坏死
因此,越早开通血管,挽救的心肌越多,心脏功能受损越小。
血运重建的核心目标是抢在心肌坏死前恢复血流,尽快、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的口号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非常适合。紧急血运重建就是挽救那些尚未死亡的心肌细胞,对已经坏死的心肌细胞则没有挽救作用。因此,将堵塞的冠状动脉开通越早,病人获益越大。有研究表明,每延迟1小时开通堵塞的血管,死亡率增加约10%。发病后12小时内为血运重建最佳时间窗,尤其是1小时内,心肌挽救效果最佳。在发病后12小时内,部分心肌缺血但未完全坏死的心肌细胞,处于顿抑和冬眠自我保护状态,在血流恢复后,顿抑和冬眠状态的心肌逐渐恢复功能,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保留更多存活心肌,减少后续心衰风险。有研究显示,如果超过12小时,再进行血运重建,其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相似。
20世纪70年代以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冠心病介入治疗是20世纪重要医学科技创新之一。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广泛地开展,已将急性心梗死亡率从约30%降至5%以下。尽快恢复梗死心肌区域的血流,就可以挽救更多的心肌,维持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预防或减低急性心肌梗死致命并发症发生率。有研究证实紧急血运重建,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80-90%,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下降90%以上,还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防止或减少心梗后心脏扩大、慢性心衰等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管理指南均明确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到开通血管(“Door-to-Balloon”)时间应该<90分钟,明确指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优先选择,应该在90分钟内完成手术,其疗效显著优于溶栓治疗。若偏远地区基层医院无法及时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则应在发病后1-6小时内启动溶栓治疗。
紧急血运重建是急性心梗治疗的“基石”,尽早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是救心肌、保生命。拖延治疗不仅增加死亡风险,还可能让患者未来长期面临心脏功能衰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