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orders (XiangYa Hospital)
下载专区
  • 首页 >> 公共服务 >> 科学普及 >> 正文
  • 阻止耐药菌和感染传播,做家庭抗生素“好管家”

    发布时间:2023-12-01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 刘韶 主任药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 胡琴 主管药师

    抗生素,您了解吗?

    undefined

    您听说过抗生素吗?

    您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吗?

    您会在家里常备抗生素吗?

    您觉得购买抗生素需要处方吗?

    2023年11月18日~11月24日是全世界开展“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宣传活动的第九个年头,我国也积极响应,开展“齐心协力、预防微生物耐药”为主题的“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

    在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不少人因为发烧、咳嗽等症状开始“求医问药”的时期,对于“抗生素”这把双刃剑,您了解多少,又有多少误区——来看看专业药师的说法。




    一、抗微生物药物就是抗生素吗 ?


    并不是。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的感染。

    老百姓常说的“抗生素”通常指的是抗菌药物,即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用来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




    二、什么是耐药性?


    耐药性一般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也称抗药性。存活下来的细菌耐药性增加,甚至成为“超级细菌”,不再对常用抗微生物药物产生反应,意味着挽救生命的治疗药物失去作用,使疾病更加危险和无法医治。

    现在很多细菌已经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远跟不上其耐药的速度,抗菌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滥用抗菌药物,我们将无药可用。

    此外,过度使用、误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耐药菌在人类、植物、动物和环境中传播,是一次巨大的危机。




    、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抗生素是灵丹妙药,只要发热就吃药

    引起发热的原因除了感染性疾病,还可能是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药物热等。因此,只有高度怀疑或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发热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抗菌药物。


    误区之二:似懂非懂的自我药疗,药不对症

    最近很火的“支原体”,就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为没有细胞壁,对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等以细胞壁作为靶点的抗生素无效,只能使用对支原体有效的药物治疗比如阿奇霉素。

    经常有朋友问,身边有人感冒了,为了预防能不能吃点抗生素。支原体肺炎热度没过,流感又来袭了。不管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一般都是病毒感染引起,吃再多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误区之三: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觉得好了就停药

    比如医生开了7天药,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有患者吃了3天感觉好些了就不吃了。症状刚有好转,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难以一次性全部消灭,过早停药,部分残余细菌便会死灰复燃,导致感染再度加重。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没有达到治疗疗程,容易导致耐药菌生长。至于药物不良反应,应客观认识,以监测和预防为主。


    误区之四:抗生素想买就买,不需要处方

    有研究者发起过一场测试,发现我国约80%的药店都可以非常容易获取原本需要处方才能获得的抗生素类药物,形势非常严峻。需要注意,因为口服和注射用抗生素均属于处方药,仅能凭处方在医疗机构和药店购买抗生素。无处方购买抗生素,意味着病情没有经过医师或药师评估,且因为药物副作用和个人体质差异,服药后可能发生过敏、皮疹、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何遏制微生物耐药?

    1. 不要自我药疗,不在无处方的情况下购买和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2、用药前寻求医师或药师的建议,评估病情,选择正确的药物,减少抗微生物药物对我们体内菌群的影响;

    3. 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减少诱导微生物耐药或产生变异的机会;

    4. 做好日常手卫生,预防感染,减少微生物传播;

    5、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可减少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大家都能成为“未来的管家”,停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微生物药物,阻止耐药菌和感染的传播。


    备案号:湘ICP备05006292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