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orders (XiangYa Hospital)
下载专区
  • 首页 >> 公共服务 >> 科学普及 >> 正文
  • 近1/3房颤无症状,无症状房颤风险更高

    发布时间:2023-11-24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谢启应 主任医师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显著增加。黄从新教授等最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1.6%,即有大约2000万房颤患者。

    我们知道人体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得益于心房、心室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而房颤发生时这种规律有序的心脏收缩活动便丧失了,心房出现无规则的颤动,丧失有效的射血功能,导致血液淤积在心房内,从而影响心功能,导致血栓形成,此时心电图显示为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undefined

    房颤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促、头昏、胸闷、乏力,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黑矇、晕厥、多尿等,有的患者心室率快时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衰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导致血栓栓塞、脑卒中甚至死亡等。

    临床上部分患者发作房颤时无明显自觉不适,即无症状房颤。但不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房颤均可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和/或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寿命。





    1.无症状房颤的最新研究






    近日,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房颤(CCC-AF)项目最新分析表明,通过对426例已确诊房颤的临床数据分析,在房颤住院患者中,无症状患者约占研究人数的28.6%,其心血管死亡风险高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具体表现为无症状患者多合并高血压(57.4%)、糖尿病(18.6%)、外周动脉疾病(2.3%)、冠状动脉疾病(55.5%)、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9%)和心肌梗死(5.4%)等基础疾病;而心衰(9.6%)或左心室射血分数≤40% (7.3%)少见。无症状房颤患者多以这些非房颤疾病为主要诊断而住院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相比,无症状患者发生院内死亡(0.7% vs. 0.4%)、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 vs. 0.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0.7% vs. 0.4%)等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研究指出,有效管理房颤住院患者,不应仅仅基于临床症状,无症状房颤更应提早干预治疗。以上说明与有症状的患者相比,无明显症状患者常忽视房颤的危害,导致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更容易引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2.无症状房颤危害更大






    undefined

    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就是血栓栓塞风险大大增加。由于心房出现无规则的颤动,血液淤积在心房内,心房内血流速度减慢,较易形成血栓。随着心肌收缩,脱落的血栓会随血液循环流向大脑,栓塞在脑动脉中引起脑卒中,从而出现头痛、偏瘫甚至是意识障碍和死亡。

    此外,血栓还有可能随血液流动栓塞于下肢血管,影响肢体感觉,引起运动障碍甚至坏死;肾血管栓塞会导致肾脏缺血坏死;眼部血管栓塞则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数据显示,房颤患者每年卒中发生率约为5%,卒中发生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而20%的脑卒中是由房颤血栓引起的。

    对于无症状性房颤患者,虽然存在房颤,但由于没有临床症状,通常不会主动就医。这部分患者是卒中和栓塞的高风险人群,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往往已经发生脑卒中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这类患者一般预后较差。所以,筛查无症状性房颤意义重大,提前干预可以避免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3.治疗



    大部分无临床症状的疾病可动态观察,无需治疗,那无症状房颤是否需要治疗呢?无症状房颤患者是卒中和栓塞的高风险人群,即使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房颤亦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且患者不主动就医更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所以一旦发现有房颤就应该进行相应风险评估及治疗。

    风险评估

    我国目前大多数采用CHA2DS2‑VASc‑60评分表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推荐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评分为1分的男性和2分的女性,在权衡预期的卒中风险、出血风险和患者的意愿后,也应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评分为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患者不应以预防卒中为目的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动态变化的,这类患者应至少每年重新评估一次卒中风险,以及时调整抗凝策略。

    undefined

    具体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无症状房颤需避免饮酒、咖啡因、压力、过度疲劳等诱发房颤的因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对控制房颤也有一定的帮助。

    (2)治疗潜在疾病:无症状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多种潜在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这些潜在的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房颤发生。

    2

    预防血栓栓塞

    (1)药物抗凝治疗:由于没有症状,血栓形成的情况很难确定。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后,为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栓塞的风险,适当抗凝治疗是必要的。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2)手术治疗:左心耳封堵手术通过封堵左心耳避免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脱落,导致外周血管栓塞,进而有效地避免房颤患者因血栓栓塞而致残、致死。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同长期服用抗凝药相比,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血栓栓塞方面两者效果一致,但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且因一劳永逸的解决房颤导致血栓形成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3

    复律治疗

    对有复律指证的患者,尽早进行复律治疗可延缓房颤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药物治疗复律的成功率大约在20~30%。此外,还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导管消融、冷冻、脉冲消融等)进行复律治疗。指南指出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减少心血管住院,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介入手术复律的成功率大约为80%,明显优于药物治疗。2023年中国房颤治疗指南建议,阵发性房颤、发病时间在1年内的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患者,特别是明显影响心功能的房颤,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可积极考虑行导管消融治疗。

    4

    控制心率

    2023年发布的中国首部《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中指出:

    早期节律控制是房颤治疗的理想策略。对于不能进行复律治疗的无症状房颤,为了防止房颤导致心室率过快,需要对心率进行控制。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4.无症状房颤应该如何提防



    目前指南认为应针对房颤高危人群如年龄>65岁、心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结构性心脏病、接受过心脏手术、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和特殊职业人群进行房颤筛查。筛查是检出无症状性房颤的有效方法,筛查手段包括:

    1

    医院传统方式

    脉搏触诊、心脏听诊、12导联心电图等;

    2

    其他心电检测方法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家庭心电检测系统等;

    3

    机会性筛查

    近些年兴起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如运动手环、手表等,用它们监测心率,也可以提升无症状性房颤的检出率。

    通过筛查和早期识别无症状房颤患者,将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特别对于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及栓塞风险高的患者。


    总之,发作房颤时无症状不代表没有危害。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更易忽视房颤对心功能的影响和血栓栓塞的风险,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尽早、积极合理的干预无症状房颤才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备案号:湘ICP备05006292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