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是导致国人过早死亡的前三位杀手。卒中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的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卒中发病率最高。
那我们的大湖南呢,长沙市社区居民的脑卒中年平均发病率为315/10万,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卒中高发区之一。
卒中,俗称“中风”。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卒中,对精密的中枢神经系统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会导致患者出现嘴角歪斜、吐词不清、胳膊或者腿无法抬起,严重者突然摔倒、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中风,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到底是怎样的痛苦呢?近日,英国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Udo Kischka教授为《柳叶刀》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突患中风后的身体变化和心理感受。他坦言,即便作为专业的神经康复科顾问,他也是在自己患病后才真正了解了中风患者的痛苦和无助。
Udo Kischka教授曾是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的脑损伤康复顾问,帮助过很多中风患者。但就在3年前,62岁的Udo Kischka教授在一次跑步时,感到右脑疼痛,左半边身子有轻微的无力感和知觉丧失。
他立马意识到自己中风了:左侧肢体仿佛不再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完全失去了感知,这让他想到医学院里的那些尸体; 他的语言功能即刻下降,交谈能力变差,但却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由于面部功能损伤,他还“失去”了面部表情,不能再微笑。随之而来的,还有控制不了的恐惧、变得难以沟通、强烈的焦虑、持续的疲劳、难以忍受的疼痛…….
“虽然现在距离中风已过去3年,但回顾那段经历,我仍会陷入深深的无助中,似乎疾病带来的痛苦依然伴随着我。” Udo Kischka教授说。
怎样预防中风“魔幻”的发生?
这些是能规避的高危因素!
“一人中风,全家受累”。中风由于其突然性和严重性,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中风的预防比治疗显得更为关键。对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病率。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国际上将“FAST”口诀作为判断中风的预警信号,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中风判断方法:
F 即 Face(脸):面部不对称,脸部一侧可能发生面瘫,患者无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
A即Arm(手臂):手臂乏力,疑似中风患者无法顺利举起单手或双手,或者单手或双手无力、麻木而动弹不得;
S 即 Speech(说话):言语障碍,患者无法流利对答,或说话含糊不清,尽管处于清醒状态,也无法说话;
T 即 Time(时间):尽快就诊。
如果发现上述中的一条或多条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尽快前往有卒中中心的医院或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FAST"口诀太难记?
"中风1-2-0三"步识别法同样重要
把中风识别和中国特有的医疗急救号码1-2-0直接联系起来,简单形象,即使是小孩、老人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也能记住,真正的把数字变成行动!
改善中风患者的结局且预防复发?
应该坚持这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