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康复训练贯穿卒中后的每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在急性期,即发病后1~2周内,为一级康复,康复训练应以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肺炎等并发症,以及通过被动运动等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为主;包括体位与患肢摆放(图4.1)、偏瘫侧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日2-3次,每次5min以上)、床上运动(图4.2)。
图4.1a
图4.1a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背部及骨盆下应置薄枕,防止日后萎缩,上肢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朝下,偏瘫侧下肢伸髋、伸膝、踝背伸90°。
图4.1b
图4.1b患侧卧位时,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应前屈90°,伸肘、伸指、掌心朝上,偏瘫侧下肢应伸髋、膝稍屈、踝背伸90°。
图4.1c
图4.1c健侧卧位时,偏瘫侧上肢有支撑(垫枕),肩关节前屈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朝下;偏瘫侧下肢有支撑(垫枕),呈迈步状,患足不可悬空。(深色标注肢体代表偏瘫侧)。
图4.2a
图4.2a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健侧辅助患侧,做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的上举运动。
图4.2b
图4.2b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足踩床面,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患侧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健侧足踏在床面上发力,带动骨盆及下肢完成翻身动作。
图4.2c
图4.2c向健侧翻身时,动作要领同前,肢体摆放动作同前,只是在偏瘫侧下肢的起始部位需他人帮助。
图4.2d
图4.2d桥式运动:仰卧位,上肢置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大腿发力使臀部抬离,维持该姿势5~10秒。
在亚急性期,即脑卒中发病后3~4周,为二级康复,主要目的为预防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肢主动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同时针对患者其他功能障碍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床上与床旁活动、坐位活动(图4.3)、患侧上肢功能活动(图4.4)、站立活动(图4.5)、言语训练、物理及传统治疗等。
图4.3a
图4.3a坐位耐力训练:半坐位30°开始,坚持30分钟后无明显体位性低血压,逐渐加大角度(45°、60°、90°),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如果能够在90°坐位下坚持30分钟,则可进行床旁坐起训练。
图4.3b
图4.3b坐位平衡训练:通过重心前后左右转移进行坐位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
图4.3c
图4.3c卧位到床旁坐起训练:先移至床旁,健腿置于患腿下,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外,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将自己推至坐位,同时摆动健腿下床。
图4.5
图4.5偏瘫侧下肢负重:健腿屈髋屈膝,足置于矮凳上,偏瘫腿伸直负重,髋膝部从有支持物到无支持物逐步过渡。
上下台阶运动:原则是上楼梯时健腿先上,下楼梯时患腿先下。
在康复治疗中期及后遗症期,即脑卒中后1月~6个月,为三级康复,目标是抑制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主要是学习使用代偿性技术如轮椅、步行器、手杖等,发挥健侧代偿作用以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
此外,患者的心理治疗也应重视,此期应多注意与患者交流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