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是我国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我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脑卒中,250万新发病人,其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快速增长,并且在超过55岁的人群中每10年递增1倍。由此可见,老年人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包括了脑梗塞、脑出血、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梗塞是由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阻塞的原因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后管壁上脱落的斑块,也可以是心脏涡流形成的栓子随血流飘到了更细小的脑血管。
脑出血是由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出引起的脑组织损伤,血管壁破裂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肿瘤等。
TIA则是俗称的“小中风”,具有发作、短暂、可逆、反复的特点,某一支脑血管出现了一过性的血流减少,导致相应脑组织暂时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类似中风的症状。
及早就医往往有着更好的预后,尤其对于脑梗塞患者,发病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有望逆转血管阻塞。以下为常见警示症状:
* 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刺痛、乏力等异样感觉;
* 口角歪斜,伸舌偏向一侧;
* 持续的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感;
* 走路不稳;
* 视物模糊、视野缺损;
* 说话吐词不清,无法完整重复别人说的话。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性两大类。年龄、种族、家族史目前皆是不可干预的;我们要大家重视的预防措施皆属于可干预类,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肥胖等。
原因:血压、血脂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压血流冲击可以导致小血管的痉挛、玻变、淀粉样变、甚至纤维素样坏死,长期的高血脂则可加速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出现夹层、血管瘤、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做到:
·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 每天食用5个拳头大小的水果与蔬菜;
· 少食动物内脏、肥肉等油腻食物;
· 家中常备血压计,监测血压,每天2次,安静且充分休息状态下血压宜<=140/90mmHg;
· 监测血脂,宜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原因:体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BMI>25为超重,BMI>=28为肥胖,当BMI>25时,BMI每增加5,血管性死亡风险增加40%。此外,锻炼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亦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
建议做到:
· BMI控制在25以下;
· 每周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钟;
· 轻、中度强度锻炼为主(呼吸增强但仍能与人交谈为宜);
· 饭后散步、瑜珈、跳舞、太极拳。
原因:长期吸烟饮酒可以损害血管,导致管腔狭窄,促进血栓形成;饮酒量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线性关系,饮酒量越大风险越高。
建议做到:
•下定决心戒烟,必要时可就医使用药物辅助;
•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减半。
原因:长期高血糖亦可加速血管损害,促进血栓形成,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是普通人的1.8-6倍。
建议做到:
· 糖尿病饮食;
· 家中常备血糖仪,监测血糖,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每天共计4次,空腹<=7.0mmol/l; 三餐后2小时<=10mmol/l;
· 在医师指导下规律服用降糖药;
· 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
原因: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一般人的5倍左右,房颤发生时,血液在心脏内易形成涡流,产生血栓,血栓飘流至细小血管可导至脑栓塞。
建议做到:
· 常感心慌、心跳不规则、或有活动后心慌、胸闷、气促等不适请及时就医排查;
· 已确诊房颤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规律服药控制。
原因:类似儿科,老年医学科是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预防保健、诊断治疗的临床科室,自查指标有限,体检可结合专业医师意见完善预防措施。
建议做到:
· 每年至老年医学科进行常规体检;
· 有条件者可行血管彩超或头部MRI平扫+MRA深入评估血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