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orders (XiangYa Hospital)
下载专区
  • 首页 >> 公共服务 >> 科学普及 >> 正文
  • 中西合璧 安康度夏|对付梅雨季的呼吸道问题,需要中西医双管齐下

    发布时间:2025-07-04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唐涛 主任医师



    卜算子·梅雨

    词/贵谷子


    细雨霪霏霏,梓乡水田肥。

    鱼跃巴塘五月诀,翘迎端阳梅。

    燕雀呢喃舞,清洒柳丝蕾。

    小河流溢大江满,江南霖霖沛。


    一到梅雨季 总是“咳咳咳”


    梅雨期间,暴雨、大暴雨天气频繁出现,降雨连绵不断,这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对呼吸系统健康构成了威胁。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梅雨季节呼吸道疾病就诊率较平时增加30%~50%,其中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加重、过敏性鼻炎和霉菌性肺炎最为突出。有临床统计表明,梅雨季儿童哮喘就诊量形成明显小高峰,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感染比例也有显著上升。

    呼吸道疾病高发 环境诱因大

    01

    霉菌繁殖加速

    梅雨季空气湿度维持在70%以上,为霉菌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研究显示,此时空气中霉菌孢子浓度可达平时的5~8倍。霉菌不仅是强效过敏原,某些种类(如曲霉菌)还可直接侵入呼吸道引发感染。

    02

    尘螨数量激增

    尘螨最适宜在温度25℃、湿度75%左右的环境中繁殖,梅雨季正符合这一条件。尘螨及其排泄物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重要过敏原。门诊部分"晨起感冒样症状"实为尘螨与霉菌过敏原协同作用的结果。

    03

    气压变化影响

    梅雨季常伴有气压波动,低气压环境下,人体血氧饱和度可能下降2%~3%,这对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尤为不利。气压变化还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哮喘发作风险。

    04

    温度波动剧烈

    梅雨季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可达5~8℃,这种不稳定性使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如果频繁进出空调房,温差还容易导致支气管痉挛。

    中医说:理解肺脾肾与气血水津的生理关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系统通过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相互联系。在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中,肺、脾、肾三脏的协同作用尤为关键三者共同构成了水液代谢和气机运行的核心系统。梅雨季节湿邪盛行,最易扰乱这三脏功能,进而影响气血水津的正常运行,导致各类呼吸道病症。


    理解肺脾肾与气血水津的生理关系,对把握梅雨季呼吸道疾病的病机演变至关重要。外湿侵袭只是发病的初始环节,内湿生成才是病情发展的关键。只有同时调理三脏功能,恢复气血水津的正常运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梅雨季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的问题。这一整体观念正是中医防治梅雨季呼吸道疾病的独特优势所在。

    湿邪致病的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这样看

    01

    黏膜炎症反应

    湿邪犯肺初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黏膜炎症阶段。此时表现为鼻塞、流涕、喉咙痒、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门诊常有患者描述自己的表现为"每天早晨一起床就像感冒了,喉咙痒得像蚂蚁爬",这实质上是黏膜对霉菌和尘螨过敏原的过度反应。组织学上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IgE水平升高,与中医"湿性黏滞"的描述高度吻合。西医使用抗组胺药、鼻用以及气道吸入激素。


    02

    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

    湿邪久郁则化痰,相当于气道炎症伴分泌物增多的病理状态。此时咳嗽痰多,痰色白或灰白,质黏稠,反映了气道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过度的情况。宋代名方"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正是针对此证而设。西医使用祛痰药物,必要时支气管扩张剂。


    03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或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湿邪深入,水饮内停,相当于支气管痉挛伴黏膜下水肿的严重状态。此时可出现喘息、气促、胸闷等表现,喘发作。西医使用抗炎平喘解痉药物。


    04

    侵袭性肺真菌病

    有的患者支气管镜显示"非常严重的痰栓及坏死物,已经堵塞管腔,病理检查发现了大量霉菌菌丝"。这种情况在中医属于"湿毒壅盛",病位已深入血分,需用清热解毒、化湿排脓法治疗。现代医学表明,免疫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慢阻肺患者等更易发生此类严重感染。西医需要长期系统性抗真菌治疗。

    中西结合,梅雨季让呼吸道不那么难受!

    梅雨季节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策略,既要针对外在致病因素如霉菌、尘螨等进行环境干预,也要根据个体体质特点进行内部调理。完整的防治方案应当包括环境调控、中药干预、外治疗法及生活调摄四个维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这种综合干预模式既能缓解急性症状,又可调节体质偏颇,减少疾病复发。


    01

    环境除湿与过敏原控制


    1)湿度管理:可以使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5%~55%;

    2)霉菌防控:84消毒液、除湿袋,衣物烘干机、中药熏蒸可以安排上;

    3)饮食注意:避免芒果、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多食薏米红豆粥、冬瓜汤等健脾祛湿的食疗方。



    02

    中药辨证论治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作为"治痰之通剂",尤其适用于痰湿壅盛型咳嗽;

    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针对脾虚湿盛型患者,表现为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麻黄加术汤:适用于梅雨季感冒初起,风寒夹湿,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困重、无汗。


    03

    药膳食疗


    四神汤:芡实、莲子、山药、茯苓组成,煮粥或煲汤,健脾和胃、清热祛湿;

    乌梅三豆饮:乌梅、绿豆、黑大豆、赤小豆组成,清热解暑、健脾利湿;

    丝瓜粥:鲜丝瓜去皮瓤切块与粳米煮粥,健脾养胃、清热解毒。



    04

    中医外治方法


    在梅雨季呼吸道疾病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穴位敷贴,艾灸疗法,平衡火罐通中药泡脚等。


    05

    合理运动


    时间宜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且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度,避免大汗伤阳;

    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每天坚持半小时,"有助于气血通畅、出汗排湿";

    避免雨天户外运动,防止外湿侵袭;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衣物。


    无论是中医的辨证论治还是现代医学的病因治疗,最终目标都是恢复肺脾肾三脏协调功能,使气血水津运行复常;同时,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特效药物为重症患者提供了重要保障,两者结合可达到中西结合,靶病同治的目的。



    备案号:湘ICP备05006292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