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有着“三高一多”的特点——发病率高、致残性高、死亡率高,且并发性多——尤其是对中老年人而言,更像一个偷偷埋伏却突然发出致命一击的“隐形杀手”。
虽然这个“杀手”有“隐形”的能力,但医生们也有一双智慧的“透视眼”来帮忙。
CTA也称CT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通过外周静脉或者中心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利用螺旋CT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连续的容积采集,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最终以二维、三维及四维方式重组靶血管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
通过2次空间位置相同的容积平扫和增强数据,用减影软件进行基于像素对像素的剪影,即用增强后的容积数据减去增强前的容积数据,得到去骨后的血管图。因此扫描前医生将告知患者在检查期间勿吞咽动作,保持静止不动。
基于血液中碘成分与钙化或骨性成分在不同能量X线下X线衰减率的差异,利用双能量模式扫描和算法处理,可直接分离出复杂结构中的血管,达到去除骨性结构(包括血管硬斑块)的方法。该技术仅通过一次双能量CT增强扫描,并利用特殊的双能量后处理软件,即可获得去骨的CTA和能满足诊断需要的头颅虚拟平扫图像,减少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了图像配准不良的概率。
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获取靶血管的容积数据,然后经后处理软件重组出动态三维效果的图像,不仅可以用于靶血管的三维成像,提供靶血管的形态学信息,而且可以提供局部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功能性参数,主要用于脑缺血性病变、脑血管畸形等的诊断。
1)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2)出现头痛、头晕、手麻、肢体无力等症状的患者;
3)高危病人的筛选(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
4)需要排除或疑似诊断脑动脉瘤、动脉夹层的患者;
5)需要排除或疑似脑颈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的患者;
6)颈部出现肿块的患者;
7)头颈动脉手术患者判断狭窄率及术前定位、术后随访;头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判断血流通畅程度。
1)颅内动脉瘤:是筛查颅内动脉瘤和术前术后评价的重要方法;
2)脑血管畸形:大部分患者为动静脉畸形,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其畸形动静脉的供血情况及畸形血管团;
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脑卒中:能清晰显示狭窄或者闭塞血管部位并可评估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
4)硬膜动静脉瘘: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多支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动静脉瘘口、早显并迂曲的引流静脉;
5)烟雾病:能清晰显示狭窄的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及狭窄远端和侧枝血管等情况;
6)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清晰显示颅内血管走行情况,测量管腔直径;
7)钝性创伤性脑血管损伤:筛查和清晰显示颅内及血管情况并对血管损伤进行初步分级评估;
8)静脉窦血栓形成:能清晰显示脑静脉及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和周围侧枝循环情况
9)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术前不仅能够显示瘘口的位置、大小,瘘口的血流,大脑 Wills环的变异以及瘘口静脉端的引流情况,还能对瘘进行分型,术后可以评估栓塞位置及有无残留;
1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11)颈/椎动脉瘤、颈/椎动脉夹层、颈动脉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大动脉炎、颈动脉体瘤、颈部血管畸形及血管变异;
12)颈静脉血栓及颈静脉扩张症;
13)确定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与临近血管的关系,指导手术。
#绝对禁忌证
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患者,不能使用含碘对比剂。
#应慎用碘对比剂的情况
1)心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
2)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可以使用含碘对比剂,但妊娠期间如果母亲使用对比剂,胎儿出生后应注意其甲状腺功能。目前资料显示,碘对比剂极少分泌到乳汁中,因此使用对比剂不影响哺乳。
3)副蛋白血症,包括骨髓瘤等:此类患者使用碘对比剂后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4)高胱氨酸尿:碘对比剂可引发高胱氨酸尿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
5)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出现一过性儿茶酚胺释放、血压升高、高血压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