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 马琦琳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 刘湘玮 主治医师
血管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但你知道吗?其实血管好比轮胎,不仅有外壁,还有“内胎”,即血管内皮。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八王子医疗中心研究人员表示,一旦血管内皮受损,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便会随之而来,所以保护好它非常重要。
人体除了毛发、牙齿、指甲以外,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有血管。血管为组织器官提供血液循环,而血液循环通畅是组织器官结构功能正常的基本条件。
不同于水管的是,血管有一层极为柔软细腻、光滑无比的内皮,这层内皮是由一个个内皮细胞组成的。内皮细胞之间虽然结合得很紧密,但还是有缝隙的。因此,柔软而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是危险因素最容易攻击的地方。
常见的容易伤害血管内皮的因素有:
1、吸烟(包括二手烟):吸烟时,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可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性损伤。
2、雾霾:雾霾的本质与烟草类似。
3、糖尿病:高糖最早损害以及最终破坏的就是全身所有的血管内皮。
4、高血压:长期血管内压力升高会导致内皮受损,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闭塞。
5、肥胖:超重和肥胖都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损害血管内皮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焦虑抑郁、打鼾、噪音、不良饮食习惯、久坐、辐射、药物、新冠肺炎病毒等,都会损害血管内皮,继而造成多个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
血管内皮发生功能障碍后会体现为:炎症增加、氧化应激、白细胞/血小板向损伤内皮的粘附、内皮细胞损伤与死亡、一氧化氮合酶解偶联、代谢紊乱、内皮-间充质转变以及内皮衰老等,这些变化均会加速泛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血管内皮受损,有哪些疾病会找上来呢?
1、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衰、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冠心病最初始的阶段就是血管内皮受到了损伤。原本紧密连接的血管内皮细胞变得坑坑洼洼。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凝集的血小板会附着在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影响供应心脏的血流畅行,导致冠心病发生。
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伴随的胰岛素抵抗等。当细胞不能代谢葡萄糖时脂肪被动员,导致血液中高水平的脂肪酸。血脂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其中脂质异常易损伤动脉基底膜,引起管腔狭窄。
如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血糖和血清ADMA水平升高,都可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而以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最大。
3、急性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通过黏附引入血管内皮,引起细胞激活或功能失调,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如细菌立克次体、巨细胞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
血管内皮损伤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之前您可能只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如:倦怠乏力、胸闷心慌、心烦心悸、出虚汗、头疼头晕头胀、记忆力下降、手脚麻木、左侧手臂痛或胸背痛、失眠多梦等。血管堵了75%您才会有明显的症状出现。保护血管“内胎”,要从日常做起!
1、饮食清淡:少吃高油、高盐、高糖“三高”食品,可以吃一些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醋等对血管有好处的食品。多吃鱼。鱼肉有改善血管弹性及促进钠排泄作用,其中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
2、少坐多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塞概率:每坐一个小时就要起身走动一下,每天尽量运动30分钟以上。
3、戒烟限酒: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加重动脉硬化,远离烟酒能让血管少受伤。
4、睡眠充足:避免长期因为劳累、精神压力大而休息不够的状态。
5、每年体检:排查血管情况可以做颈动脉彩超。如果颈动脉斑块狭窄<50% 、血脂正常,那么不需要吃药,只需要注意改变生活习惯;如果狭窄<50%、 血脂增高,需要服用降脂药(他汀类药物);如果狭窄>50%,无论血脂高或低,都要服用降脂药。
爱护血管,关键是保护血管“内胎”。早期干预是能够逆反血管内皮损伤的,确保血管内皮光滑有弹性,就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