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orders (XiangYa Hospital)
下载专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要闻 >> 正文
  • 湘雅医院罗卉团队系列新研究系统揭示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精准分子分型和预后标志物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5

    日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皮肤免疫疾病研究所核心PI罗卉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风湿病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风湿病年鉴,IF=20.6)、《Arthritis & Rheumatology》(关节炎与风湿病学,IF=10.9)和《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恶病质、肌少症与肌肉杂志,IF=9.1)连续发表3篇原创性研究论文,围绕以特发性炎性肌病(IIM)和系统性硬化症(SSc)为典型代表的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精准分子分型、关键脏器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开展了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特异性致病靶点。



    团队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发表题为《Multiomics analysis uncovers subtype-specific mechanisms and biomarkers in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多组学分析揭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亚型特异性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由肖亦之副研究员、谢莎莎博士后共同担任第一作者,朱红林副研究员和罗卉教授共同担任通讯作者;并在《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发表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Muscle Tissue Cell Diversit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特发性炎性肌病肌肉组织细胞多样性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朱红林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罗卉为教授通讯作者。两项工作结合单细胞测序和先进计算方法,首次在国内外系统描绘了IIM肌肉组织中的免疫、血管及肌肉细胞谱,明确了不同临床亚型IIM(DM、IMNM、ASS)关键细胞的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和肌肉损伤的关系,并鉴定了亚型特异性分子特征。研究发现,DM以ISGhi免疫细胞及干扰素和细胞因子通路上调为特征;IMNM表现出肌肉结构及ECM异常;ASS呈现代谢及内皮功能异常,三者均与病理损伤和预后密切相关。该研究通过将细胞谱、分子特征与临床病理信息相结合,为IIM亚型的精准分类及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团队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发表题为《Longitudinal Autoantibody and Proteomic Profiles Uncover Biomarkers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Systemic Sclerosis》(系统性硬化症疾病进展的抗体与蛋白质组特征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郭慕瑶主治医师为第一作者,朱红林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依据SSc患者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随访结果显示,抗体滴度升高的患者中有88.9%出现疾病进展,而滴度下降的患者中有60%表现出临床改善,其中CENP-B滴度升高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抗体滴度下降并改善的患者与112种与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相关的蛋白相关,而滴度升高并进展的患者则与46种与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的蛋白相关。其中,SERPINA10是最强的疾病进展风险预测因子,而ENTPD5则是最具保护作用的因子。此项发现为研究SSc的免疫代谢机制、发现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上述研究得到“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经费的资助。


    备案号:湘ICP备05006292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