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7日至7月31日,全球认知障碍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2025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 2025)在加拿大多伦多盛大召开,共吸引线上线下超1.3万人注册参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璐教授及其团队受邀携1个大会报告和11个壁报等多项成果精彩亮相,多角度展示团队认知障碍临床和基础研究新进展,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7月29日下午,沈璐教授受邀担任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deep phenotypes(深度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专场的共同主席,并进行了题为“Whole-genome variant analy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biomarker traits(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性状的全基因组分析)”的大会发言。研究依托团队建立的“中国认知障碍多中心数据库与协同网络(CI-MDCNC)”,针对大样本中国人群AD患者和认知正常者WGS测序、脑脊液、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及Aβ PET结果,结合影像学、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等多组学数据,系统探讨遗传因素与AD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多基因风险评分(PRS)与AD发病风险和血浆生物标志物改变相关,此外,鉴定了多个新的AD候选基因调控血浆、脑脊液、PET等生物标志物水平,为AD的诊治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再次证实遗传因素在AD标志物改变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团队共有11个壁报在7月27日至30日为期四天的遗传学和生物标志物专场进行展示,涵盖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路易体痴呆(DLB)等的遗传学研究、新型生物标志物等。核心亮点包括:在认知障碍生物标志物研究中,首次发现NIID患者及症状前患者外周血p-tau217升高,且与AD难以鉴别;并基于血浆光谱数据成功开发了机器学习模型,实现AD、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此外,发现血浆神经元来源外泌体中PPP2R5C水平与AD进展呈负相关,具有AD早诊潜能。在认知障碍遗传学研究中,发现变性性痴呆患者携带最多的已知致病重复扩增为C9orf72,且携带致病或中等长度的STR扩增较对照显著升高;通过将影像学、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结果相结合,发现EGFR是AD区域性Aβ病理的核心分子调控因子。此外,团队首次揭示口腔病原体卡他莫拉菌通过外膜囊泡OMV及外膜蛋白UspA1激活APP水解途径,促进Aβ生成,为微生物-脑轴在AD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证据。
AAIC 2025会议期间,沈璐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国内外多个认知障碍研究领域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且就多个研究方向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为推动认知障碍研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据悉,从2023年起,沈璐教授团队连续3年受邀在AAIC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全方位展示团队在认知障碍遗传学、神经免疫和生物标志物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力提高了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