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29日,由湖南省药理学会、湖南省药学会、湖南省药师协会联合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临床药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联合承办的“2025湘雅药学学术大会”在长沙召开。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共筑药学新未来”为主题,共设立一个主论坛与十六个分论坛,内容涉及医院药学创新管理、临床药学创新服务、数智药学创新发展、基础研究创新转化、精准技术创新探索等众多领域,来自20个省份的200余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为15个省份近900名药学同行、科研学者、在校学生为广大呈现了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会上,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教授为湘雅医院客座教授,湘雅医院副院长吴畏为其颁发聘书并授予院徽。此外,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上海交大瑞金医院倡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三级公立医院A++医院药学部联合成立“高水平医院药事管理高质量发展联盟”,这标志着药学事业协同发展进入新纪元。该联盟以“共建共享、协同创新、引领发展”为宗旨,汇聚全国高水平医院药事管理力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探索药事管理新模式,推动药学服务转型与升级,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表示,药学高质量发展是医院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临床药学学科要向注重内涵式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精细化管理转变。未来,药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是新的起点,期待临床药学学科能够汇聚成昂扬奋进的时代洪流,为安全合理用药和“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院药学服务献计献策。
湖南省药学会理事长李焕德肯定了湘雅医院积极推动药学从“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他指出,湘雅培养了一批兼具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的青年骨干,为学科发展注入活力,通过搭建学科交叉平台、个体化精准用药惠及数百万患者,同时助力全省临床药师同质化培训,始终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药学服务下沉至社区与乡村。
中南大学副校长黎志宏称“湘雅医院大药学体系”的建立旨在探索“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模式。临床药学作为湘雅医院的优势学科,一直秉承“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做出了卓越贡献。
湖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实指出,药学服务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支柱,合理的价值体现是激发行业活力的关键。他对药学工作者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当好合理用药的“守门人”。以国家新版医保目录的实施为契机,严格落实重点监控药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让每一张处方都经得起良心和科学的检验;二是争做技术创新的“排头兵”。聚焦老年共病用药、罕见病药物研发等“卡脖子”领域,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三是甘为基层服务的“孺子牛”。扎实推进“千名药师下基层”工程,通过远程审方、结对帮扶等方式,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药学服务。


大会主会场邀请了赵靖处长、张玉主委、刘国恩教授、肖小河教授、齐炼文副校长作主题报告。大会紧扣“创新引领,共筑药学新未来”的主题,邀请国内外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学者分享优秀成果和最新进展,新药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创新驱动药物转化策略、创新药早期临床研究、基础与临床药理研究进展、新药创制与转化等分会场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以期加速临床需求转化,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创新驱动力。
大会拥抱“人工智能、信息化”的时代浪潮,AI+合理用药大模型研究与探索、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两个会场分别探讨AI+的临床一线应用与药物源头研发。同时,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与平台创新会场探讨将数字化的工具与老年人精准用药相融合,并积极探讨信息化平台的搭建。
在探讨话题更加集中的输液安全、抗感染、肿瘤、治疗药物监测、重症等分会场报告中,既有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也有对创新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科研赋能的探索。输液分会场上,专家们紧扣国家输液安全的政策法规要求,结合最新发展的动态,运用生动的事例,将自己多年来在输液安全和合理用药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倾囊传授。抗微生物分会场聚焦前沿、立足实践,围绕“细菌耐药严峻形势下抗菌药物管理政策要求和实施落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经验”、“新型抗菌药物综合评价及药品遴选原则”等话题展开专题报告、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
据湘雅医院药学部主任刘韶介绍,湘雅药学学术大会自2018年创办以来,以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抓手,以推动药学创新发展为己任,经过八年的打磨,已然发展为国内药学界的品牌学术会议,是国内外药学同仁学术分享、经验交流的重要论场,为推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