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orders (XiangYa Hospital)
下载专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要闻 >> 正文
  • 沈璐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NPJ Genomic Medicine》发表临床研究原创成果

    新闻作者:焦彬 发布时间:2021-08-14

        8月13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副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认知障碍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沈璐教授团队,在探索神经变性性痴呆致病基因突变谱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以“The role of genetics in neurodegenerative dementia:a large cohort study in South China”为题,在Nature子刊NPJ Genomic Medicine(IF:8.617)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沈璐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神经内科焦彬助理研究员和刘慧博士研究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首次绘制了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变性性痴呆患者致病基因突变谱及临床表型谱。

        神经变性性痴呆(Neurodegenerative dementia,ND)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病因病理复杂、临床症状重叠,多起病隐匿,呈慢性进展性病程,缺乏临床早期诊断标记物,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其中,最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占所有痴呆类型的60%,其次是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和额颞叶痴呆(Fronto temporal dementia,FTD)。临床症状的高度重叠,给不同类型变性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了挑战。

        本研究从痴呆相关基因角度出发,采用整合靶向基因测序分析方法,首次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AD、FTD及DLB三组病例队列中进行痴呆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研究,系统分析了三组患者致病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研究共纳入1795名变性性痴呆患者,共发现47例患者携带致病变异,其中13个突变位点为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家族性变性性痴呆患者携带致病突变频率高达6.4%;研究发现,PSEN1是最常见的AD致病基因(46.8%),携带突变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平均51.4岁,最小发病年龄30岁,且携带突变患者比不携带变异患者发病提前10年左右。该研究首次绘制了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神经变性性痴呆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谱,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发病年龄早、临床表型复杂、有家族史的变性性痴呆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重要性,也为进一步开展变性性痴呆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与遗传相关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助于临床预测、诊断和遗传咨询。

        沈璐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近年来,该团队积极响应WHO痴呆全球行动计划,建立了统一标准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临床队列和随访系统;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维度综合探讨其发病机制;自主研发了痴呆的早期诊断试剂盒;初步探索了痴呆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早期干预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致病基因NOTCH2NLC;首次发现AD新的易感基因ECE2;多项研究成果在Brain、Am J Hum Genet、JCI Insight、Hum Mol Gene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在全力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同时,与该领域国际顶级研究中心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旨在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与技术转化为临床实践,为广大认知障碍患者和家庭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5-021-00235-3


    备案号:湘ICP备05006292号


    收藏